何诗逸沉浸在《Flappy Bird》简洁却高难度的游戏设计中,随着每次的失败与重来,他感觉到自己与游戏的设计者有了一种隐秘的对话。
他并不知道这款游戏的设计者到底是怎样的人,但在何诗逸心里,这个开发者必定是一位深谙玩家心理的“战lao术yin大bi师”。
为了验证自己的想法,何诗逸再度登陆了游戏论坛。
随着《Flappy Bird》在玩家群体中渐渐火热,何诗逸注意到越来越多的评论在社区中涌现。
有些人分享自己的高分技巧,有些人干脆分享失败瞬间的截图,但几乎每个人都离不开对游戏难度的讨论。
何诗逸看到有玩家写到:“这个游戏设计太过分了,根本不给你喘息的时间,一直紧绷着神经。”
还有人说:“这游戏与其说是在考验人的游戏能力,倒不如说是考验心理素质……”
更有人直接表述:“我没想着一直玩的,但我就是管不住我的手……”
“这游戏太阴险了,原本只想着试着玩玩的,结果就停不下来,一局又一局,然后错过退款周期了……”
何诗逸一边看着这些评论,一边思考着自己最近的游戏体验,只感觉感同身受。
何诗逸突然意识到,《Flappy Bird》并不只是一个简单的高难度游戏。
高难度游戏那么多,为什么只有《Flappy Bird》成绩这么逆天呢?
确实成绩逆天,仅仅是在iOS的AppStore下何诗逸看到有关于《Flappy Bird》的评论就999万+。
只有下载过的用户才能留评,而且只能留评一次,999w+的评论意味着下载量明显是超过一千万次的。
仅仅是iOS平台下载量就破千万次了,难以想象这款游戏全网下载量会是多么恐怖。
这样的游戏的成绩不可谓不逆天。
而为什么《Flappy Bird》成绩如此之猛呢?
何诗逸感觉说到底还是因为《Flappy Bird》在做到高难度的同时也精准把握了玩家的心理。
它在无形中激发了玩家的挑战欲望和自我超越的精神。
游戏玩家每一次小小的进步,都像是一场胜利,哪怕分数增加了一分,都会让玩家感到极大的满足。
这种设计精妙地利用了人的心理需求:挑战、自我提升、即时反馈,这些都是让玩家停不下来的关键。
《Flappy Bird》没有复杂的背景故事,也没有绚丽的视觉效果,玩家的注意力才会完全集中在那只像素化的小鸟身上。
在如此简化的游戏框架下,玩家更能直观地感受到自己的进步与失败,每一次失败的痛苦反而激发了更强烈的求胜欲望。
何诗逸在波士顿大学的心理学课程中,最近刚好接触到了一些关于人类行为和动机的研究。
他开始不自觉地将这些理论与自己在《Flappy Bird》的游戏体验联系起来。
看得出来,《Flappy Bird》这款游戏的设计者显然深谙心理学中“强化”和“奖励机制”的精髓,游戏虽然操作并不容易,但每次挑战失败后的重试按钮总是那么诱人,这就是经典的“延迟奖励”模型。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