这时,他们走近了堰口依山而建的一座雄伟道观,只见道馆门口悬挂着“崇德祠”。

青玉捅了捅章宇的腰眼:“师弟,这就是你说的二王庙?明明叫崇德祠嘛!”

章宇扣扣脑袋,他那个年代确实叫二王庙的,原来之前叫崇德祠啊。

只见道观内外挂满了彩布、灯笼。彩布是五彩丝线编织的缎带,象征水土五行调和;灯笼则刻有龙纹和鱼纹,寓意丰收与平安。道观中的道人们正忙碌地打扫、布置,道观前竖立起一排排祭坛,坛上摆放着新鲜的花果、香炉、供品,以及精心准备的五谷,象征着五谷丰登的美好愿望。

此时道馆内外已是人头攒动,来自附近各地的百姓汇集于此,有的手中捧着用鲜花装饰的香炉,有的拿着自家制作的糯米糕点,以表示对李冰父子的感恩敬仰。百姓们脸上带着虔诚,衣着虽质朴破烂,但收拾得格外整齐。人群中有年迈的老人、年轻的妇女,甚至还有不少孩子。孩子们并不明白这祭祀的深意,但从父母庄重的表情中,他们似乎也感到一种神圣的氛围。

一下子在战乱年代赶上如此热闹的盛会,章宇和青玉还是头一次。章宇好奇的拉着一位身旁的大婶询问:“这位恩客有礼了,不知道今天是什么盛会,如此热闹?”

大婶上下打量了一下章宇说到:“这位小道长不是本地人吧,不怪你不知道,这是我们周围本地人的才过的祭日,是专门纪念二王的。等一会儿还要在都江堰举行放水仪式呢!”

章宇顿时想起来,每逢清明节,都江堰就会举行放水仪式,他倒是给忘了个一干二净,此时听大神这么一说才又记起来。

章宇连忙拉着青玉挤进道观,正好望见崇德祠的一位白发白须的道长带领众弟子走上祭台,手中高举李冰父子的神像,缓缓步入供奉区。庙中锣鼓齐鸣,敲出沉稳、庄严的鼓点,震撼着每一个人的心。主祭人身穿大红色祭袍,祭袍上绣有祥云、龙纹,象征着天人和谐。他的头上戴着一顶乌黑的道冠,白色的须发随风飘舞,显得格外威严。

将李冰父子的神像安置于供桌之上后,白须道人手持香炉,带领众人向神像叩拜。紧接着,他口中高声念诵着祝祷文,祷文大意是祈求李冰父子庇佑都江堰水道顺畅、江水安澜,保佑百姓风调雨顺。整个祭坛四周缭绕着烟雾,香火浓烈,仿佛一道连接天地的桥梁,连接着人们的祈愿。

这时,百姓们也陆续上前,手中拿着自制的纸船和纸钱,在祭坛前焚烧。纸船象征着水上安宁,纸钱则是献给水神的供奉。妇女们则默默祈祷,祈求家人平安、五谷丰登。一些老人在祭台前拄着拐杖,口中喃喃有词,诉说着对来年收成的希冀。

祭祀仪式结束后,所有人便争先抢后的来到堰口,准备迎接一年一度的放水大典。章宇和青玉也抢占了一块高地站定。

就听鼓声再次响起,白须道长高举祭杖,站在堰口上,庄严宣布:“祭毕,放水!”一时间,百姓们纷纷欢呼,眼中闪烁着激动的光芒。对于他们来说,这放水不仅象征着丰收的到来,也象征着对李冰父子的感恩传承。

随着一声号令,堰闸缓缓打开。江水咆哮着涌出,如万马奔腾,激起了巨大的水花,飞溅四周,水声轰鸣,震耳欲聋。这一刻,人们屏息凝视,内心充满敬畏。一些老人双手合十,口中默默念着祈祷词,似乎生怕水势太过凶猛,而有损农田。

百姓们看着江水奔流而下,内心充满了安慰与满足。水流经堰口进入农田,分流引导之下,水流分为两股,平稳地流向两旁的田地。有几个孩童忍不住好奇地靠近堰口,想伸手去摸那冰凉的水流,却被各自的父母一把拉住。只剩欢声笑语在空中回荡。

章宇和青玉混在人群中,静静观赏着这一盛景。青玉望着咆哮的江水,心中对大自然和李冰父子的敬畏油然而生,轻声对章宇道:“没想到这都江堰不仅是个水利工程,还与这么多百姓的生活息息相关。若非李冰当年在此镇水,看如此凶险的水势怕是这里的百姓连田地都难以保全。”

章宇点点头,目光凝视着那滚滚的江水,心中更是激荡不已,似有所思地说道:“确实,治水并不只是工程,而是一份无声的守护。李冰父子将他们的智慧与毅力留在这里,才让这里的人们世世代代都能安居乐业。师父常说我们习武之人当保家卫民,若没有李冰父子这样的人和事,我们学武又有何意义?”

青玉静静听着,眼眸中泛起一丝崇敬之色。她抬头望向远处的崇德祠,心中更添了几分对李冰父子的敬仰,不禁叹道:“章宇,原来这才是真正的侠义精神。不是舞刀弄枪,而是默默为苍生谋福祉。”

章宇笑道:“或许这就是为什么武林大会召集天下英雄,也不只是比拼武艺,更是考量我们心中的志向吧。”他望向庙前的百姓,继续说道:“青玉,我们也该记住这种精神。或许有朝一日,我们也能为民众做些有用的事。

青玉拍了拍章宇的肩膀,露出些许调侃的神色:“你倒是想得远。眼下我们还是先找到师父,不然能不能赶上武林大会都还不一定呢。”

章宇不好意思地笑了笑,但脸上的神色却坚定如初。他们默默注视着祭典人群,心中默念着这片土地的祥和与安宁,希望将来也能像李冰父子一样,成为百姓的守护者。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