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9岁的蔡国用说道:“臣曾管工部,处理过许多工程方面的事务,以之类比,当务之急是迅速化被动为主动,将坏事变好事。对这个人,可加重处罚,同时令他戴罪立功,待敌人退兵后再一并赏罚”

崇祯缓缓点头,脸色稍霁。

看来,在这几人里,杨嗣昌与薛国观话语权最重,方逢年就是一个白面书生,但在文贵武贱、文人治国的大环境下话语权也非常得重,毕竟他之前是本届内阁里面正儿八经的翰林官,人望非同一般。

程国祥本来是崇祯寄予厚望的一个强人,可是现在的他也跟那曹化淳一样,已经对皇帝和朝局彻底丧失了信心,但还保存着基本的良知,所以说话做事十分矛盾。还因为他长期做财政工作,担任过户部尚书,深知前线财务的重要性,故而所思所想都在如何保障大军的粮草供应上。

可惜,这个人现在心如死灰,是一心想要离开官场了。

一个年少时就立志“必为卿相”的人物,敢于向勋贵豪强们下手的强人,在前身的摧残下,仅仅半年就灰心丧气如此,可见前身在处理政务尤其是军务时有多么的奇葩。

其他两位阁老,都是资历不足而被崇祯强行提拔入阁的,估计是为了报皇帝的知遇之恩,所以才直言说了一些话,也算就事论事、言之有物了。

至少不像薛国观、方逢年那样歪曲事实,连基本的军事逻辑都不顾了。

“好,好,大家说的都非常不错”崇祯笑眯眯地做总结陈词,“朕看程阁老的立意不错,大敌当前,一切为了胜利,胜利才是一切。明说他的功绩,训斥他的恶行,就说凭他对首辅的恶行,至少要对他进行削籍处理,让他自己,还有那些发誓‘不延一兵’的城内豪绅们,及时为孙传庭大军提供粮草。如果还想自扫门前雪,朕能饶恕他们,但是北直隶那些被东虏杀死的人却饶不了他们,就这个意思,拟票吧。

还有,传旨给首辅,前线兵凶战危,让他注意自己的安全,尽快与孙传庭大军汇合,做好大军的后勤和士气激励等辅助性工作,其他的事务先不要管,督察毕竟不是督师嘛”

处理了这样一件事,不知怎的,崇祯竟是颇为“疲惫”。

这屋子里的每个人都知道,这第一件事不过是个开胃小菜而已,接下来才是重头戏。

没想到“开胃小菜”都这么难啃,更别提接下来的重头戏了。

“皇上,顺德知府已经报了确信上来,宣大军兵败,卢督臣确实是战死了。只是死因不明,那杨廷麟还有一些人说卢督臣是力战而亡,但还有不少人说卢督臣逗留怯懦,畏敌逃跑,在避敌过程中被东虏包围,突围不成才被杀,关宁军高总监也持这种观点”

杨嗣昌缓缓说出了今天最大的一件事。

众人神色顿时凝重起来,人人屏住了呼吸,竟是落针可闻。

皇上对卢象升到底是什么态度?

以前的事情不说了,可现在人都死了,会不会有什么变化呢?

众人都摸不准,所以都不敢吭声。

之前几次的御前奏对,皇帝对卢象升的态度是人所共知的。杨嗣昌的每一次分兵他们都是看在眼里,有人或许觉得不妥可是皇帝都同意了。后来,不但降了他的职,对他的各种困难也视而不见,连刘宇亮外出“督察”军情,皇帝都想趁机将军权完全托付给刘宇亮这样一个从来没带过兵的文臣。

可见皇帝对卢象升的不满已达到何种地步!

这个人闹不好将是袁崇焕第二,这一次大战过后,他如果还活着,恐怕也免不了西市之祸。

好在他死了。

可灾难还没有彻底结束。

历史上,卢象升死后80多天才被允许入棺安葬,看来出现这种怪事的关键环节就在崇祯的不满和杨嗣昌的故意歪曲事实上面。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