夜幕渐渐降临,作坊的灯光洒在青砖小径上,照亮了庭院里每一件被摆放整齐的陶器。林清扬独自站在作坊门前,双手插在口袋里,感受着微凉的夜风拂过脸颊。身后的建筑静默无声,仿佛这片土地已经与他融为一体,连接着过去的每一个瞬间。
“我们走到这一步了,”他轻声自言自语,眼神游离在作坊的轮廓上。
就在此时,手机的铃声打破了夜晚的宁静。他掏出手机,一看是李月雅的电话。
“清扬,我刚刚从文化局回来,他们决定正式启动那个综合项目,我们的作坊会成为核心部分。”李月雅的声音透着一丝疲惫和兴奋。
林清扬没有立即回应。他抬头望着不远处的高楼轮廓,耳边依旧回荡着工地的机械声。那些建筑逐渐包围了作坊,而他似乎感受到了某种无形的压力正在迫近。
“清扬,你还在听吗?”李月雅疑惑地问。
“嗯,听着呢,”林清扬缓缓答道,随后又补充了一句,“你觉得我们真的准备好了吗?”
电话那头的李月雅沉默了一瞬,仿佛在斟酌接下来的话:“我们别无选择,清扬。这不仅仅是作坊的机会,也是整个城市的机会。我们必须抓住它。”
林清扬深吸了一口气,闭上眼睛。机会的确难得,但他心里清楚,这条路注定不平坦。过去的几个月已经消耗了他太多的精力和情感,而未来的每一步都可能更加艰难。
“好吧,明天见面详细聊聊吧。”他挂断电话,回头看了一眼身后的作坊,似乎在与它无声对话。
第二天清晨,林清扬早早来到作坊的会议室。李月雅已经坐在桌旁,手中拿着几份文件。她的脸上挂着浅浅的笑容,但那双眼睛里,却透出了几分忧虑。
“综合项目的细节我已经看过了,”她说道,将一份文件推到林清扬面前,“政府会在作坊周边建立几个现代化的建筑群,但他们同意我们提出的保留文化区的要求。”
林清扬翻看着文件,脑海中却闪现出一个个游客涌入作坊的画面。他可以想象,未来的某一天,这片安静的小天地会被外界的喧嚣淹没。
“我们还得继续坚持我们的理念,”他抬头看着李月雅,眼神坚定,“即使周围全是高楼大厦,作坊也必须保持它的独特性。我们不能让它变成一个供人拍照的背景。”
“我知道你担心什么,”李月雅将手轻轻放在他的手臂上,“但这就是我们需要面对的现实。如果我们不主动把握这次机会,作坊就会被时代的洪流淹没。到那时,它不仅失去了它的文化价值,甚至可能被彻底遗忘。”
林清扬沉默了片刻,感觉到心中那份沉重的责任感压得他喘不过气来。这种感觉是自祖父去世后,他肩负起作坊的那一刻就从未消失过的。每当他走进这片土地,每当他触碰那些祖辈留下的陶器,他就仿佛听到了一种无形的召唤,那是林家世代相传的使命。
几天后,政府正式启动了扩建项目的奠基仪式。林清扬应邀出席,他站在人群中,感受到周围的气氛无比热烈。记者的闪光灯不停地闪烁,城市领导人在台上热情地致辞,讲述着这个项目如何将城市推向新的高度。
然而,林清扬的目光却始终锁定在远处的作坊。他的思绪似乎脱离了这一切,飞回到了许多年前,那个夏天的傍晚,他还只是个少年,站在祖父身边,看着他双手捧着一块湿润的陶泥,轻声讲述着林家技艺的传承与意义。
“清扬,记住,陶艺不仅仅是我们的技艺,它是我们的根。只有扎根在这里,才能让我们的文化发芽、生长。”
祖父的声音在耳边回荡,仿佛从未远离过。
“林先生,您对这个项目有什么看法?”一个记者突然走到他面前,递过来一只话筒,将他从思绪中拉回到现实。
林清扬的目光聚焦在眼前,他看到闪光灯对准自己,周围的记者期待着他的回答。
“这个项目对城市来说,是一个非常重要的进步。”他顿了顿,语气平静而坚定,“但对于我们林家作坊来说,保持文化的根基依旧是最重要的。我们相信,传统和现代可以共存,但必须找到一个平衡点。文化的传承不能被忽视。”
他的话引起了记者的关注,闪光灯再次闪个不停。然而,林清扬并没有继续说下去。他知道,真正的挑战不在这里,而在未来的每一步。在这个快速发展的时代中,如何让作坊的文化精神不被消解,是他肩上沉重的责任。
当天晚上,林清扬回到家中,站在院子里,仰望着星空。他的心里充满了矛盾与复杂的情感。机会与责任、传承与现代化之间的对立让他一刻也无法放松。
“我们走在一条刀刃上。”他喃喃自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