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由脸上的穴位,走到双足的足三阳经——

(1)足阳明胃经,眼向前平视,由瞳孔眼球下方,眼眶下缘上方的第一位“承泣穴”,直下经手与口角平线相交点的“地仓穴”。再经牙关咬紧,耳垂下方肌肉凸,开口时呈凹陷处的“颊车穴”。往上经过耳屏前约一横指处、颧骨弓下的凹陷处的“下关穴”(此穴合嘴有孔,张嘴这个凹陷里就顶出一个包,要防病、治病就按揉这个包),再上到“头临泣穴”(正坐目视正前方,在目中线直上,入前发际零点五寸处)向外——相当于“头临泣”至前发际中点的间距离——的部位,入前发际零点五寸处的“头维穴”。往下到喉结旁开一点五寸,有动脉跳动之处的“人迎穴”。再从前身左右锁骨上窝中央,距前身正中线四寸的“缺盆穴”,顺两乳直线往下到第五肋间隙中点处的“乳根穴”。再从肚脐上六寸,旁开前身正中线二寸处的“不容穴”,到肚脐下五寸,旁开前身正中线二寸处的“气冲穴”,下到大腿、小腿正面外侧外膝眼直下三寸,胫骨前嵴外一横指处的“足三里穴”,再直下到外膝眼与外踝尖连线之中点、距离胫骨前嵴约二横指处的“丰隆穴”,下到脚外踝,沿足背到第二脚趾甲外侧缘竖线与趾甲基底线相交的“厉兑”末穴。

(2)足太阳膀胱经,起始于内眼角的“睛明穴”,直上入眉毛零点一寸的“攒竹穴”。沿头到后发际正中直上二点五寸,旁开一点三寸,平枕外隆凸上缘凹陷处的“玉枕穴”,到后背中线左右第一胸椎棘突,沿中线左右旁开一点五寸和旁开三寸膀胱线直线下行的路线,经背、腰、臀部膀胱经上与人体脏腑紧密相联系的俞穴,到大腿后侧腘窝横纹线中点的“委中穴”。再沿小腿上,腘窝到足跟直线的中点——“承山穴”,到足外踝尖与跟腱连线中点的“昆仑穴”。再绕足外踝下方,到小脚趾外侧缘竖线与小趾甲基底线相交的末穴“至阴穴”。

(3)足少阳胆经,由外眼角眶骨外缘凹陷中“瞳子髎穴”起始,到耳朵前面,将耳翼向前方折曲,耳翼尖入发际三焦经“角孙穴”往上一点五寸处的“率谷穴”。沿头部两侧,从耳朵后下行到入发际一寸,大筋外侧凹陷处的“风池穴”。低头下到颈后最高的第七颈椎棘突处的“大椎穴”与锁骨肩峰端连线中点的“肩井穴”。经肩前下到人体侧胸、侧胁、侧腹部,到大腿外侧与尾骨端齐平的股骨大转子连线,靠外侧三分之一处的“环跳穴”。再往下到人直立,两手臂自然下垂,中指指尖处的“风市穴”。再沿大、小腿外侧下到外踝前下方,一直到脚第四趾甲外侧缘竖线与趾甲基底线相交处“足窍阴”末穴。

(四)由足沿小腿、大腿内侧上腹,走到胸的足三阴经——

(1)足太阴脾经,由双足大趾甲内侧缘竖线与趾甲基底线相交的起始“隐白穴”,沿足内侧足弓,经内踝下缘横线上到小腿胫骨内侧面后缘,内踝尖直上(四横指)三寸处的“三阴交穴”。沿小腿、大腿内侧,上到腹肚脐(神厥),旁开四寸处的“大横穴”。再上到胸第六肋间隙之腋窝中线直下六寸处末穴“大包穴”。

(2)足少阴肾经,由脚五趾头下向弯曲,脚心凹陷处,足底前三分之一处的“涌泉穴”起始,经足内踝尖与足跟腱连线中心的“太溪穴”,上行到小腿胫骨内侧面后缘“太溪穴”直上二寸的“复溜穴”和距“太溪穴”五寸的“筑宾穴”。再往上经腘窝横纹“委中穴”内侧一寸处的“阴谷穴”,沿大腿内侧上到腹部旁开人体正面中线(任脉)“曲骨穴”零点五寸处的“横骨穴”。沿直线往上到肚脐旁开零点五寸的“肓俞穴”,再直上到肚脐上面六寸“巨阙穴”,旁开零点五寸的“幽门穴”。再往上到第五肋间隙中,旁开任脉六寸的“步廊穴”,直上到锁骨下缘,任脉旁开二寸处,按压有酸胀感的“俞府”末穴。

(3)足厥阴肝经,由双足大拇指趾甲外侧缘竖线与趾甲基底线相交的“大敦穴”起始,沿足背第一、二趾缝端凹陷处的“行间穴”,到足背第一、二跖骨之间底结合部前凹陷处的“太冲穴”。下到内踝前下方,沿小腿内侧肾经和脾经的中间上升到膝盖骨,曲膝,腘窝横纹线内侧端凹陷处的“曲泉穴”。再沿大腿肾经和脾经的中间上升到腹,再到胸部乳头做一竖线,与第六肋间隙横线相交处的“期门末穴”。我虽然发现了经络上这些穴位,其位置的准确性还需要验证,怎么样用它们来给病人治病,还没有眉目,还得继续研讨古医药书,发现每个穴位能治的病患,并在给病人看病时实际应用,不断去伪存真,祖国的中医药文化才能正确地传承下去。我只要活着就得不断向这方面努力,希望我的徒儿们,尽早地朝这个方向努力前行。

以上十二条经,叫正经,是真气在人体运行的通路。另外还有八条奇经八脉——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