粮食的价格确实惊到了李玄。
这时期南宋早已从占城引进了占城稻,偏南的地方都可以一年两熟。连长江边上也是水稻、大豆轮作。水稻亩产可达到三石左右,绝对要比此时北方的小麦产量要高得多。
南方小麦种的少,面粉贵点可以理解。可糙米也这么贵,就超出李玄的认知了。
可李玄不知道的是,现在还不算粮价最贵的时候。宋孝宗赵眘登基后,粮价更是一路飙升。到了宋孝宗后期一石米能卖4000多文,可谓历史之最。
除了几个大丰之年有所回落,其他年景都是节节攀升。
天灾、人祸、持续上涨的人口,以及不断滥发贬值的会子。都是导致粮价上升的原因。到了那个时候,贵的可不就单单是粮食了。
李玄并不关心这些,他关心的是如何能让自己的军队吃上饱饭。
一石米约合现在120斤,让一个壮劳力天天吃饱的话,也就两个月的事。李玄所留的钱也就能买三千多石糙米,只够天平军吃上五六天,还是那种不管饱的。
踌躇许久,最终还是没有舍得购买粮食,杯水车薪还不如看朝廷能给予多少。实在不行就只能去金人那里抢了。对于漫长的等待,李玄开始失去了耐心,变得焦躁起来。
-----------------
政事堂
赵构心里其实是很不爽的。本想着招安一支义军,可以给金军带来不少麻烦。这可倒好,官是封出去了。一个小叛乱,义军自己就散的七七八八了。
之前提前返回的贾瑞,自称才能不足,宁愿当一个县令,也愿不再次北上抗金,让老皇帝有气没地方撒。
这会儿看到李玄活捉张国安等人还朝,又带回来不少义军。心中开始有所期盼。加上李玄愿意代替耿京,继续带领义军抗金,让赵构没有丝毫犹豫就封他为节度使。
只是李玄上书的扎子让他颇为头疼。这又是要船,又是要粮的,想要随便册封几个虚衔让其卖命是不可能了。若不是扎子上还有骚扰金朝后方的具体方略,赵构估计都会直接拒绝。
带着太子和几位大臣在政事堂内商议。有赞同的,也有反对的,几日内争执不下,早就吵的不可开交。
“那辛弃疾寸功未立,但索要之甚,犹如巨鲲之口。陛下万万不可轻信此等归正人。”
兵部侍郎陈俊卿,就是反对的一员。他一开口就点出了李玄‘归正人’的身份。这是特指那些金朝投奔过来的宋人。
赵构看了看太子赵眘,示意少有发表意见的赵眘也谈一谈自己的看法。毕竟即将禅位于他,也该拿拿主意了。
眼看躲不过,赵眘先是对着赵构深施一礼,又对着下面的几位大臣施礼,这才缓缓开口道:
“陈大人所言不差,这辛弃疾确实索要过贪。只不过这天平军成立至今,虽说少有与金军正面作战,但也搅合的山东两路鸡犬不宁。牵制了不少金军固城防守,以致不能全力与我方决战。说他寸功为立是否有些偏颇?难道你能指望他像陈大人一样,一举绞灭金贼7万水军?”
赵眘又把陈俊卿去年的功绩讲了出来,半是恭维的语气,婉转表达了不同的看法。
虽说去年水战不是陈俊卿亲自指挥,但也都是他这个兵部侍郎从中调度,发布出兵的命令。功劳算在他身上也是常理之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