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一个偏远的村庄里,有一条小河横穿而过。
河水湍急,村民们过河时总是提心吊胆。
有一天,一个年老的和尚来到这里,他看到村民们过河时的困难,心生慈悲,决定为他们建造一座桥。
从此和尚在小河旁搭建了一处简陋的房屋,并每天日出而作,日落而息的收集建造河桥的材料,一边修行一边修桥,风雨无阻,直至两年后,才终于建造完毕。
对此,村民们纷纷感叹和尚的善举,过桥时都心怀感激。
然而,和尚并没有因此而沾沾自喜。
他淡淡地对村民们说:“我建这座桥,不是为了得到你们的感激,而是为了我心中的一份安宁。
做善事也不是为了得到回报,而是为了无愧于心。”
几年后,和尚圆寂了。
村民们为了纪念他,便在桥边立了一块石碑,上面刻着:
“修桥者,心之安宁;行者,因果宿命。善恶有报,无愧于心。”
最后,随着故事的结束,大师又轻声念诵了几句诗:
“因果轮回命中定,鬼魂善恶亦难逃。善行积德心自安,恶行招祸苦自招。”
尽管我与大师接触的时间并不长,甚至对于动辄几十年的岁月来说,很短。
但这一幕却令我记忆深刻,久久不能忘怀,甚至直至今日,依旧深深刻印在我的脑海中。
“引以为鉴,并时时对比,警省自身,与人为善。”
“这次经历过后,我更是时常会回想当时的场景,想着当时那位大师为何会有那样的一番举动。
想来在那高僧看来,人生经历的一切或许都是命中注定的。
无论是人是鬼,行善作恶都会有所报应。
也许在他看来,佛祖面前,众生平等。
那鬼物想害我不成,但最终又被他所制。
而他本可以令那厉鬼魂飞魄散,却又选择将其封印。
最终放置佛陀前,让人时时供奉,化解其厉气。
让其尚有一丝转生机会,而不至于永不超生。
这或许便是他所修之德,所修之心,无愧于自我,无愧于天地良心。
而我被其所救,亦是我平时所修之德。
因此才能在危及生命时刻,逢凶化吉。
当然,这些都是我的猜测,那大师修为高深,我不及万一。
我虽然无法效仿其法,但却能以此警醒,时时映照自身。
最最重要的是,在我彻底告别大师,准备继续踏上寻找名山古寺,再次游历山川,领略自然风光时,那名大师却是给了一颗虎魄丹与我。
说是我被阴魂吹灭了一盏魂火,若是不管,定然会大病一场。
且从此以后体质下降,容易沾惹邪祟,所以特赠此丹,让我即刻服下。
还说其能增强体魄,补足本源,从而再次点燃魂火,不至于因此劫难而影响一生。
也是在那时,我才知道,原来那时我在阳光下看到的,左肩上魂火燃起又消失虚化的事情,竟然是真实的。
也是多亏大师所赠的那个虎魄丹,我才能恢复如初,甚至更进一步。
自那以后的四十年里,我虽偶有感染风寒,但一年到头也就难受几日,快的话一日即可康复,若是慢些,也只需三四天,至于大病更是不曾有过。
便是今年古稀之岁,满头白发,但根根饱满且有光泽,身体康健。
想来若是运气好,活到百岁也不是不能奢望一番,哈哈哈……。”
随着诸温文故事的最后一幕落下,整个清风楼却是陷入了短暂的宁静。
……
众人的心情在此刻,很是复杂。
“有故事结束后的怅然若失,有对诸温文这份经历的不可思议。
也有对古寺主持的所作所为,对应自身后的迷茫,疑虑,更有对人生的思考。
每个人在听完故事后,似乎内心中都有一些感悟和想法。
便是马洛,也不得不说,这个故事还算精彩。
要知道这个时代,老百姓们的消遣娱乐方式其实并不多,能在满足生活所需之余,再寻找精神上的富足,其实是一件很奢侈的事情。
但清风楼却是大部分人都可以够得上的,休闲放松的地方。
而今天,借由一名经验老到,口才了得的说书人,讲述的亲身经历对他们的冲击无疑是巨大的。
即便是二楼上的大部分人,除了马洛和张子墨以及少数的几人外,都是如此。
张子墨是因为自身本就喜欢,且想法思维跳脱,靠着自家的实力,他对这类书籍书册看得并不少。
对于故事中描绘的玄幻经历,神秘等都早有画面,这次听到的故事虽说精彩,但也有所预料。
马洛则是经历过各种文化的熏陶,几千年的文化积累,以及网文小说喷发的时代,已然看过各种脑洞大开,精彩至极的剧情轰炸。
神经早已锻炼的“非同凡响”,但感受还是有的。
因为他更多的是在对照自己昨天的经历,以及这个世界的一些基本情况。
早在消化完原主的记忆时,他就知道这个世界有着妖魔鬼怪的存在,但对于能直接与之抗衡的势力中。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