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臣这列,位于最首的胡惟庸和李善长,当即互相对视了一眼。
洪武大帝突然要中止准备了半年的北伐计划,而武将那边已经各个心怀不满的要请战。
如此情况,正常来说应该是有文臣深夜入宫。
于洪武大帝面前,痛陈此次北伐元庭的弊端。
言辞句句在理的前提下,还拿出了让朱元璋无法拒绝的谋略,这样才能让一位开国皇帝收回成命。
按理来说,这个文臣最可能的就是大明第一任宰相李善长。
可李善长清楚自己没去劝诫朱元璋,他也拿不出足以让朱元璋放弃发兵的谋略来。
所以,李善长带着试探性的眼神,看向了胡惟庸。
胡惟庸也是以蕴含询问的目光,投向了李善长。
两位大明官位资历最高的文臣,皆从对方眼中看到了答案!
可问题是,既然不是他们两人进言...
那洪武大帝的“谋”......又是从哪里来的???
难道真是洪武大帝一时心血来潮不成......
李善长和胡惟庸两人,也都没往几位皇子身去想。
因为连带太子朱标在内,几位皇子这段时间以来,都在为出兵而协调各方面的物资。
比起流出的汗水,几位皇子比那些即将出征的武将还要多。
这也是朱元璋的治国策略,凡事都让自己几个儿子当表率,使得几个皇子明明身份尊贵,可劳心劳力的活计还真没少干。
既然猜不透朱元璋为何突然主意大改,李善长和胡惟庸这两个最大的文官,也就一副眼观鼻鼻观心的模样,静静看着朝堂事态的发展。
反正出兵攻伐元庭一事,要捞功勋的是那些武将,于他们这些文臣来说,本就没有多少利益相关。
就算三十万大军入漠北后,被打得溃散了,元庭也没有反攻中原大地的可能性。
武将这边,还一个个努力在心里总结着腹稿,想要劝朱元璋改变主意,让北伐元庭一事,按照原有的轨迹顺利进行下去。
太子朱标、秦王朱樉、晋王朱棡、燕王朱棣和周王朱橚这五个皇子,则多少显得有些不知所措。
天知道这段时间里,他们都辛苦成什么样子了。
按先前商议的结果,大明要抽调三十万大军远征漠北。
如此长的战线,如此广袤的战略纵深,所需的补给简直就是一个天文数字。
无论是打造兵器的矿石,还是大军倾轧时所需的粮草,都足够让整个大明王朝都为之运转了。
就算是运粮的部队,都要抽出大几十万的青壮来。
这种大范围的调度,任务可都是几个皇子用肩膀扛着的。
一来,他们是皇家血脉,有足够的威信调度各地方官。
二来,此事事关国家大策,放在任何一个官员手,朱元璋都放心不了。
只有让自己的几个儿子亲自去办,才能最大程度的杜绝贪污的可能。
这样让几个皇子,为了北伐元庭一事,忙得气不接下气的。
甚至都一个个开始,有些羡慕老九的悠闲生活了......
但北伐元庭一事,往大了说是为了天下的百姓安生!
往小了说......也是为了他老朱家的江山稳固!
他们就算再劳心劳力,也是应该的。
但现在,朱元璋一句“暂缓用兵”,直接把他们整得有些发懵。
这相当于在告诉他们,这段时间全都纯白忙活了......
就算几个皇子再坚毅沉稳,一时间也接受不来这个残的结果啊......
少顷,朱元璋眸光落在还在有些发懵的太子朱标身,问道: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