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熙军的各个游击小队都均匀的分布在战场的一条曲线上,不冒进也不后退,以最小的运动量阻止联盟军向炮兵团靠近,而炮兵团依旧在用大炮打击着后面远方的联盟军,让冲过来的联盟军尽量保持在一个不多不少的数值,这样步兵团就不会遭到敌人大规模的突进,从而导致阵线失守。
而冲到前面的联盟军其实已经不能算是骑兵了,从炮火封锁的外围20公里算起,到战场内圈步兵的5公里处的曲弧阵线。
中间15公里路程,跑过来的战马多多少少都有点受伤,受惊吓了。
就算不受伤也在全速奔跑下精疲力竭,而骑在马上的骑士,在战马不给力或者已经受伤的情况下,跑到南熙步兵面前时基本上已经变成一个步兵了,因为战马已经不行了,作战力大大不如平常时候。
随着南熙步兵子弹不停的消耗,阵线斥候不断向内圈传达弹药紧缺信号,火刀命令辎重兵替换前线步兵。
因为炮架附近的辎重兵可还是生力军的存在,同时炮管也因为连续开火用冷却液降温好几次了,再用就要报废了。
前线步兵继续坚守阵线,等待辎重兵换防。
辎重兵一边背着枪械和弹药迅速换防,而步兵一边边打边退,去后方休息。
到了后方以后,炮兵开始扮演辎重兵的角色,给前方辎重兵运输弹药和手雷手榴弹之类的,步兵则赶紧休息干饭。
作战时候的炊事兵和平时训练可是不一样的。
平时训练是按时训练,按时干饭;可是一到打仗的时候,炊事兵是要一直煮饭的,只是每次煮的饭菜比平时训练时要少。
那是因为作战士兵必须要保证体力和休息,同时也要抓紧时间,饿了就要马上干饭,干完饭马上趁消化时间休息。
可不能等到规定干饭时间再去,那战场上没有吃饭的兄弟怎么办,总不能给敌人说,干饭时间到了,我们要回去吃饭了吧。
而且还有一个原因是要一直烧着热水救治受伤的士兵,以及煎药——大家都是受的刀伤,草药都是一锅炖,喝完了加水继续熬!
辎重兵可比炮兵步兵多太多了,哪怕是现在没有炮火压制,让联军多跑了一些过来,但是在6万多辎重兵(这边一半,陆勇那边一半,共12万)端着AK疯狂扫射下,联军一点便宜也没有占到。
渐渐的炮兵运送弹药不足以供给辎重兵,火刀又从前线抽调一部分辎重兵回来搬运弹药。
可由于抽调并不及时,导致弹药出现了一段时间的断层,但是依然不影响辎重兵上阵杀敌,几梭子打完子弹以后,把枪往后方一扔,掏出30公分长的赵丹青设计的力学匕首,就上去和联盟军干。
关于匕首这个话题,以前韩飞云和赵丹青讨论过,韩飞云觉得,战场杀敌那是一寸长一寸强,结果赵丹青一句话就把韩飞云说服了:你训练士兵以色列格斗术却让他们用长枪?
事实上的确是如此,这个时代不穿铠甲,那重型武器就没有用武之地。
再则说战场上穿铠甲那是为了保命,可事实上,敌人不死光,没有一个人是安全的。
在韩飞云改革军事编制前,战士打仗可没有换班休息换班吃饭的说法,进攻号角一吹,所有人都得往前冲,不鸣金不收兵。
战士穿着重甲拿着长枪长刀体力再好的人又能挥舞劈砍多久,而韩飞云改革休息吃饭的政策那也是在赵丹青研制枪械和大炮的基础上才可以实现,有枪械炮弹火力压制,士兵不用第一时间冲上去拼命,当然可以换班,这相当于20万的部队,打出了40万的效果。
所以赵丹青给战士们设计的是锋利轻便的匕首,而不是长刀长枪,只要士兵灵巧的躲过敌人挥舞了几个小时的长枪,贴近敌人身体,那么敌人的长枪在南熙士兵眼里就是一根打不到人的木棍,哪里有匕首来得干脆利落!
当炮兵再次送来弹药,辎重兵就往回跑,捡起刚刚扔下的枪,继续用枪干。
新的一批火力加入,联盟军的人员折损持续增加,比之地雷阵那会儿战损快多了,因为狙击枪的点射和AK的扫射,平均三四颗子弹就得换掉一条人命。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