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江,源自青海省西南部、青藏高原上的唐古拉山脉主峰各拉丹冬雪山。
她蜿蜒曲折,东流而去。
干流穿越青海、四川、西藏、云南、重庆、湖北、湖南、江西、安徽、江苏、上海,最终注入东海。
她与黄河并肩,被誉为中华民族的母亲河。
自古以来,长江便被称为“天险”。
在历史长河中,南方割据政权常常以长江为屏障,与北方政权对峙。
长江之所以被誉为“天险”,并非因其水流湍急,亦非因其水深莫测。
而是因为长江作为一道天然屏障,为防守方提供了充足的准备时间。
试想一下,长江这条长达6300多公里的巨龙,倘若一个人、十个人,甚至百人想要偷偷渡过,实属轻而易举。
然而,当千军万马欲要悄然过江时,便与个人渡江截然不同了。
若想神不知鬼不觉地将大军渡过,仅凭一两艘小渔船显然力不从心。
小渔船仅能承载一两人,若要往返运兵渡江,恐怕要耗费漫长时光,这便违背了“兵贵神速”的军事原则。
然而,若用庞大船队运兵渡江,便无法实现突袭之效,对方定会察觉北岸的军事行动。
如此一来,对方便有充足时间做好防御准备。
因此,长江天险的首要作用便在于此——使攻方军队无法突袭,确保守方有充裕时间严阵以待。
纵观历史长河,渡江作战往往以北方军队向南方进攻为主。
由于长江天险的存在,北岸军队难以实现突袭南方的战略目标。
因此,要想在战争中取得胜利,正面强攻成为了唯一的选择。
他们必须彻底摧毁对方的水军,以确保江面畅通无阻。
否则,即使他们能够侥幸渡过长江,后续的粮草辎重等后勤保障也无法顺利过江。
这样一来,即使有数万大军渡过江,也等于是给对方送去了经验包。
近代以来,自火炮横空出世,渡江作战的难度愈发加大。
崇祯帝南巡之后,为确保长江沿岸的安全,他毅然下令在要害之地增设岸防炮。
一旦有北清军队试图渡江的迹象,便会万炮齐鸣,犹如雷霆万钧之势。
正是这一决策,为大明争取了宝贵的喘息之机,历经百余年沧桑。
如今,身处孝感的北清大将布彦泰同样面临着渡江的难题。
自古以来,北方的政权若想跨越长江天堑,大多有三条路可走。
首当其冲的便是邗沟运河,这条运河连接着长江与淮河。
一旦突破这条运河,便能直取南京,此乃最佳路线。
然而,大明王朝深知此处的关键性,必定派遣重兵扼守。
在过去的百余年间,北清曾数次以此路为进攻方向,但均以失败告终。
如今,大明海军的威胁更是让这条东路成为了北清的禁区。
西路方面的攻势则主要集中于重庆一带。
北清虽然于历史上曾数次突破重庆防线,但重庆一带多山路,且远离大明政治中心。
一旦大明执行坚壁清野之策,加上北清始终无法完全取得长江流域的控制权,则会导致孤军深入。
最终无疾而终,白白折损兵力而已。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