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中队长是一名“士官学校”的高材生,累积军功升到大尉中队长,作战经验可以说得上是相当丰富啦。华夏全面抗战的初期阶段,倭国军官,特别是基层军官的战术素养虽然非常高,这源于他们的理论知识和战场实践相互结合得来的经验。但是倭国军官有些时候表现的十分固执,这集中表现在他们把“教科书”以及“步兵操典”上规定的某些战术操作步骤当成“信条”来执行,就比如说炮兵和步兵协同作战的时候。

鬼子“步兵操典”上明确规定步兵进攻时的“出发阵地”距离敌方阵地不得远于五百米,炮兵阵地距离敌方阵地不得远于火炮射程的二分之一。“九二式步兵炮”是直射炮,射程两千多米;而“82毫米拍击炮”是一种曲射炮,射程将近八九千米,比“九二式步兵炮”远得多,但是因为82毫米拍击炮是曲射炮所以它的炮弹飞行的时间也比“九二式步兵炮”要长得多,更容易被对方判断落点和躲避,产生的破坏效果也就小得多。

这支鬼子部队这次作为“突击部队”,携带了三门“九二式步兵炮”和三门“82毫米迫击炮”作为进攻支援火力。但是这两种性能完全不同的火炮却让这位中队长陷入了两难的境地。他当然想要将炮火集中使用以增强火力,但是“教科书”以及“步兵操典”上的严格规定又让他不得不将两种火炮的阵地一前一后进行部署,仅仅是布置这两处炮兵阵地就耗费了他很长时间,所以他们的进攻时间才会白白浪费了很多。

姚立功和李廷芳通过“马家营”北侧的一片“乱坟岗”绕了一个大圈子来到鬼子部队后方的时候,他们的炮兵阵地才刚刚部署完毕,一群炮兵手忙脚乱地开始调整炮口、搬运炮弹,准备对“马家营”村口的“阵地”实施炮火打击。

躲在“乱坟岗”观察敌人炮兵阵地上的情况的时候,姚立功就和李廷芳商量好了分工:姚立功负责收拾鬼子中队长亲自压阵的、距离鬼子步兵出发阵地比较近的“九二式步兵炮”阵地,在“九二式步兵炮”阵地后面大约三百米的“82毫米迫击炮”阵地归李廷芳负责。

李廷芳身上除了自己从来不离身的“大刀片子”和刚刚因为加入了姚立功团队而得到的“索米冲锋枪”之外,还背上了姚立功给他的一个“手榴弹”弹袋,上面挂着五枚“MARKII手榴弹”,说他是武装到了“牙齿”一点儿也不为过。

二人分手之后,姚立功绕道鬼子“九二式步兵炮”阵地的右侧,看到李廷芳也已经到了“82毫米迫击炮”阵地的侧后,他就按照两个人的约定率先发动了袭击。姚立功打仗从来都是老一套,依仗着自己人高马大、身高臂长、力大无穷,上来就是没头没脑一阵乱炸。由于他藏身之处距离鬼子“九二式步兵炮”阵地只有不到五十米的距离,所以他每次扔出去的“反坦克手榴弹”都是两枚!

几公斤重的“反坦克手榴弹”接连在没有一点防备的“九二式步兵炮”阵地上发生爆炸,给这些鬼子炮兵造成的伤亡和损失可想而知。最重要的是,他们的中队长也在这块阵地上指挥作战。更为悲惨的是,姚立功这个心黑手很的奸商竟然还在手榴弹爆炸后取出一门加强版“巴祖卡火箭炮”,对着鬼子“九二式步兵炮”阵地旁运送炮弹的汽车来了一炮。

这下子鬼子炮兵和他们的中队长彻底“凉凉”啦,炮弹发生的猛烈“殉爆”直接摧毁了整个炮兵阵地,爆炸燃起的烟花飞起足有数十米高,恐怕十几里之外的人都能看到,即使是在大白天。没有被炸死的鬼子炮兵也没有能够逃脱死亡的厄运,“殉爆”造成的大火将他们矮小的身躯完全吞噬,惨叫声和剧烈的爆炸惊呆了后面阵地上正准备开炮的“82毫米迫击炮”的炮手。

不过还没等他们清醒过来,两颗黑乎乎、圆溜溜冒着黑烟的东西就落在了他们身旁的炮弹车上,“轰隆隆”两声巨响,不仅把车厢炸的支离破碎、木屑横飞,就连木箱里的炮弹也飞了起来,可悲的是这些炮弹大部分都在爆炸产生的冲击破以及高温的作用下发生了“裂变”,殉爆产生的炮弹碎片不仅杀伤了绝大部分炮兵,连刚刚支起来的三门迫击炮也没能幸免。其中的两门炮被炸成了零件,另外一门的炮筒竟然被一个弹片拦腰截断,也真是难得一见的奇遇。

炮弹并不是被子弹或其他外力砸到就会发生殉爆,即使是已经安装上引信的炮弹,如果不是正巧被砸到引信也不会轻易发生爆炸。但是一旦有强大的外力撞击到十分敏感的引信,或者是炮弹正好处于高温燃烧的环境中,那发生殉爆就不足为奇啦。加强版“巴祖卡火箭炮”能够摧毁重达几十吨、装甲厚度超过一百多毫米的重型坦克,可想而知它的爆炸威力有多大啦,引爆小鬼子的炮弹自然是不费吹灰之力。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