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于张家口复杂的地形以及孙殿英主力部队装备上的优势,进攻张家口的察哈尔派遣军团竟然一不小心被他吃掉了一个联队,吓的其他倭寇赶紧收缩兵力抱成一团,防止再被四十军各个击破。倭寇这么一收缩,反倒是给了孙殿英一个绝佳的喘息机会。他马上将陆续逃回来溃兵和预备役士兵分散编入其他部队,暂时稳定住了张家口的局势。

在这里他还要感谢一下姚立功,正是因为姚立功给他的一个建议,让他在闲暇之余训练了一批预备役士兵,没想到在这个关键时刻还真发挥了很大的作用。

但是好景不长,由于得不到援军的支持,北平城的二十九军可就坚持不住啦,毕竟他们这里才是倭寇的主攻方向,二十多万得到国内源源不断送来的飞机大炮坦克车支援的倭军精锐部队同时向北平、固安等地驻守的二十九军部队发动了猛攻。以有心算无心并且还是失去了主心骨和炮兵、防空兵的彷徨之师,二十九军将士们在坚守两天后终于难以为继,在佟麟阁、赵登禹等将领相继战死沙场之后,二十九军只好无奈放弃北平,将部队撤往保定和石家庄,六百年古都北平终于还是沦陷于倭寇之手!

位于冀中平原上的保定、石家庄虽然地理位置也很重要,但是在北平陷落后,平汉线已经失去了价值,保定、石家庄也就随之失去了作用。在平原上和机械化程度比较高、空中优势巨大的倭寇进行城市保卫战显然不是一个正确的选择,于是在得到军政部同意后,新任“第一战区司令长官”程潜上将发布命令,放弃石家庄和保定,将华北部队撤到冀南、豫北、郑州、开封一线,守卫黄河防线。

程潜的这个动作看上去很及时,保住了第一战区的主力部队,然而他却忘了正在张家口坚守阵地的孙殿英的四十军。石家庄、保定的部队这一后撤,等于是把孙殿英给扔在了张家口这个相对比较封闭的狭小地区。看到这种情况,孙殿英顿时傻眼啦:这么一来老子的四十军不就成了孤军了吗?小鬼子要是两头一堵,老子这几万人马可不就成了“罐子里面的老鳖”,被小鬼子一逮一个准了吗?

孙殿英这老小子不愧是在民国打拼了几十年的老土匪、老军阀,他并没有惊慌失措,而是非常冷静的分析了一下局势,最后做出了一个让所有人目瞪口呆的决定——他以“南下通道已断,强行南下很可能落入倭寇包围圈”为理由,放弃南下回归第一战区作战序列,转而西进绥德,投奔绥远省主席、第七集团军司令、第二战区北部战区总指挥傅作义去啦。

孙殿英之所以做出这种选择,还是有他的道理的。一个是他和他的部队的名声“太臭”,归顺中央军后会被别人“诟病”、看不起。除此之外,他更害怕老蒋翻他的“旧账”,到时候随便给他安个罪名就能让他落个“身败名裂”的下场。

另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他的部队都是积年老匪,作战勇猛而军纪太差。他担心中央军看上他辛辛苦苦积攒下来的这些装备,特别是花费了他大半积蓄从姚立功手里得来的这些“尖端武器装备”,随意给他安上一个“治军不严”的罪名将他一捋到底,弄走装备、解散军队,那他这一辈子的心血可就算是白费啦。

投奔傅作义则基本上不会出现这样的情况,毕竟孙殿英和傅作义曾经一起并肩作战抵抗倭寇,算是结下了一段“善缘”,再加上他曾经给阎老西儿送过五十万两黄金,关系还算不错,到第二战区至少不会落得血本无归。

倭寇在占领了国军主动放弃的石家庄和保定等战略要地之后,也停止了进攻,转而开始巩固占领区、储备战争资源,准备年后天气转暖再发动进攻。毕竟这次战役结束的太快,国军虽然丢失了大片领土和几个战略要地,但是主力部队建制还在,战斗力并没有受到太大的损伤,而倭寇的后勤保障也已经到了极限,难以维持长时间的战斗。所以,倭国“华北方面军”就地转入了休整。

寺内寿一大将率领“华北方面军”司令部进驻北平城,还大张旗鼓地搞了一个“入城式”,借此彰显自己的战功。但是其中几个主力师团:藤田进中将的第三师团、谷寿夫中将的第六师团、吉佳良辅中将的第九师团以及山室宗武中将的第十一师团却以“休整”为名撤回天津,偷偷坐上海军派来的大批运输舰和军舰火速南下,和从倭国本土出发的、由“华中方面军”司令官松井石根大将亲自率领的部队会合,增援上海战场。

虽然华北战事的发展以及北平陷落的结果并没有出乎自己的意料之外,但是远在土耳其的姚立功接到赵老太发来的电报之后,还是忍不住有些失落,长叹一声说道:“积习难改、积习难改呀!对现代战争缺乏认识、固步自封的结果就是被人吊打,这些老军阀们的作战思想还停留在军阀混战时期,哪里知道现代战争的残酷。放到欧美顶多算的上二流的小鬼子都知道利用冬季的寒冷天气为掩护进行突袭作战,我们的将领们却连冬季防守作战都不会,怎么会不败呢!”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