鸭绿江上并非只有一座大桥,最有名的就有两座:一座是位于临江境内的“临江鸭绿江大桥”,这座大桥始建于1935年。这座大桥的名字姚立功可不陌生,当年,包括他的爷爷姚狗剩在内的我志愿军35万大军就是从这座桥上雄赳赳、气昂昂,跨过鸭绿江的。

另外一座有名的鸭绿江大桥就是“安东鸭绿江大桥”,严格意义上来说,“安东鸭绿江大桥”有两座,第一座1909年5月动工、1911年10月竣工,由当时的倭国朝鲜总督府铁道局所建,始为铁路桥,十二孔,长944.2米,宽11米,从中方数第四孔为开闭梁,可旋转90度,便于往来船只航行;

第二座桥就是后来我们常说的“安东鸭绿江大桥”,现在这个时候才刚刚开始建设不到四个月的时间,尚未竣工。从这座桥梁建设的时间上就可以看出倭国军国主义者发动“卢沟桥事变”绝不是他们所宣扬的“华北驻屯军”擅自发动的、旨在保护倭国士兵生命安全的军事行动,更不是有些人所说的倭军传统的“下克上”行为,而是为倭国军部早有预谋的全面侵华战争寻找借口而故意挑起的事端。(还有一座集安鸭绿江铁路大桥,和第二座桥“安东鸭绿江大桥”几乎同时修建,1939年建成通车,现在这个时期也是刚刚开始打桥墩)。

姚立功这次行动的目标就是这座“安东鸭绿江大桥”,至于“临江鸭绿江大桥”,现在并没有竣工,而且距离较远,暂时不在他的打击范围之内。这座“安东鸭绿江大桥”可以说是倭国最为便捷的陆上运输通道,可以让倭国每年节约下来大量的经费和原油。要知道倭国最紧缺的就是油料,尽管海上运输更便捷、更安全,但是要消耗数量巨大的石油资源,这是倭国大本营特别是海军不能承受的。

铁路运输要消耗大量煤炭,但是占领整个东北之后,东北丰富的煤炭资源完全可以满足铁路运输的需要,每年为倭国节省下来购买石油所需的巨量外汇,这也是倭国急于占领东北和华北的重要因素。

姚立功趴在下游河边距离第一座“安东鸭绿江大桥”足足二里多地的一个小山包上的杂草里,借助第一座“安东鸭绿江大桥”上游不到百米远正在连夜施工的第二座“安东鸭绿江大桥”桥墩以及工程船上明亮的灯光,举着高倍望远镜一动不动地观察着大桥周围的情况。陶山虎和“穿天猴”邱二狗这两个天生的侦察兵利用自己“娇小”的身材和矫健的身手,借助周围复杂的地形以及茂盛的树木草丛分别潜伏在两座大桥桥头倭寇守备部队的岗楼外的草丛里,近距离侦查鬼子的活动。

其实姚立功已经对大桥的守卫部署以及运输列车的活动规律进行了长时间的观察,总体来说现在的这座大桥来往列车还是非常频繁的,这也是战争的需要并算不上特殊情况。不过姚立功的心里面还是有一点儿疑惑:经过昨天的战斗,关东军司令部应该已经知道现在的凤城并不安全啦,为什么还敢日夜不停地向凤城方向运送物资呢?他们就不怕受到袭击遭到损失吗?这里面是不是有什么阴谋呢?

本来他想要先给唐聚五他们发个电报提个醒,转念一想,不如计算好时间,就像上次那样炸掉大桥的同时炸毁鬼子列车,看看车上运送的到底是什么东西,也好给自己的判断寻找一些证据。

对于身负超级“外挂”的姚立功而言,在现场观察了鸭绿江大桥的情况以后,心里面早就已经想好了行动计划。由于“安东鸭绿江大桥”比较长,根本不需要考虑大桥朝鲜半岛一侧鬼子守备部队对自己的威胁。至于这边儿的鬼子守备部队,由于第二座“安东鸭绿江大桥”一直在昼夜不停的施工,工人和施工设备十分忙碌,人声鼎沸、机器轰鸣,所以鬼子的守备并不严密。

其实这也很是正常,他们认为江面上和桥头始终有自己的施工人员在工作,没有人能够在灯火通明的情况下接近大桥,更不可能在众目睽睽之下将炸药送上桥墩。

没过一会儿,陶山虎和“穿天猴”邱二狗就先后回到姚立功身边,悄声将自己看到的所有情况向老板汇报了一遍。其实他们看到的情况并不比姚立功看到的详细多少,但是姚立功并非是想要得到多少情报,而是在进一步考察两个人的观察能力和细致程度。听完二人的汇报,姚立功满意的夸奖了一番,然后命令两个人在小山包上做好战斗准备,随时准备接应自己。

虽然已经有过一次炸桥的经验,但是宽阔的鸭绿江毕竟不是石河,近千米长的鸭绿江大桥也不是一二百米的石河铁路桥,所以那点儿经验并不足为凭。别的不说,光是鸭绿江大桥中间的那些桥墩高出河面足有四五层楼高,而且正在施工的第二座大桥距离又太近,如何上到桥墩上而不被发现即使是对于拥有外挂的姚立功来说也是一个不大不小的难题。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