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门买个菜,回来葡萄架下面只剩了小猫两三只。

敖箐随口问了一句,“他们人呢?”

“有事先走了。”

“不是说好在这边吃饭吗?刚才我还看到了播音站几个姑娘,邀了她们一起过来呢。”

敖箐拎回来的菜不少,足够十个人的量。

“我去叫他们回来。”其中一个年轻人起身,“那屁大点事也该忙完了。”

播音站的姑娘可水灵了,走过路过千万不能错过。

“叫他们回来呗,正好我也有点事想请教一下他们。”

饭菜好,小伙子姑娘们也都到了。

大伙儿还带了些菜和水果过来,帮忙收拾好两张桌子,拼凑在一起,正好能在院子里坐下。

这还是敖箐搬家后第一次请客,虽然不正式,但在座的都是年轻人,气氛足够热闹。

“吃得差不多了吧,我问你们点正事。”

敖箐敲敲碗沿,“我记得前几天播音站好像宣读了几份文件,关于沿海渔业资源保护和内陆迁移,还有鼓励自办工厂,我没记错吧?”

“没,稿子是我读的。咋了,你想要干什么?”

“敖箐你不会是想要自办工厂吧?我听人说,你前段时间在打听前海村那个老作坊的事。”

他们宣传科算是播音站的上级部门,但实际领导不是一个人,连工作的地方都没在一起。今天敖箐特意邀请她们仨来吃饭,想来就是有事找她们。

“就是自办工厂的事儿。”敖箐没含糊,“当然不是我自办工厂,我是想着你们有关系的话,我们可以试着从这里入手。”

罗昊没想到敖箐主意打得这么大,但这跟他们没关系吧?

“怎么没关系。”敖箐看了一眼发出跟罗昊相同疑问的年轻人一眼,解释道,“你们长期在近海跑,我想打听一下,哪里比较适合建养殖场。”

“养殖场?跟办厂有关系吗?”

“怎么没有。”一个短发的播音员姑娘抢答,“我大概明白敖箐的意思了。你是想自产自销一条龙?”

“没错。”敖箐看了一圈周围的年轻人,“我知道最近镇上人心惶惶的,上面说要精简结构,人员优化调整,谁也不清楚会不会调整到自己身上来。与其坐以待毙,不如主动出击。我们不一定是需要自己做,完全可以给当地渔民出点子,联系指导,帮助他们脱贫致富。”

“可是这跟我们能不能留下有什么关系?”

“这两年是渔民发展的高峰期,同时海洋污染也已经显露出恶果了。”

敖箐看向短发播音员,“前面五一那会儿,我好像看到有人说后海村靠河那边建了一家造纸厂,污染的河水没有经过处理直接排放,进海口那边海水被严重污染,鱼虾蟹贝死了很多,当时还差点打起来,有这事儿吗?”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