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楚王和楚国绝大部分军力的被俘,无论从军心还是军力而言,楚国都已经没有了再继续与赵军继续战斗的可能。

而接下来的日子,便是李牧拿着楚王的印信四处收拢楚国城池的过程了。

当然,因为楚国分封制度的特殊性,在接收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依旧出现了种种抗拒收编的情况

只是,这些许的反抗力量,在赵国二十万大军面前,显得是那样的微不足道。

一个秋天的时间,除了一些犄角旮旯的地方,整个楚国千里沃土,实际上已经落入了赵国的掌控之中。

史记曰:

“公元前252年冬,赵楚各遣精锐二十余万,大战于寿春城外。

累战旬月,难分胜负。

是时也,凛冬降至,土地遂冻,赵军乃发重骑兵五千,踏兵而入,直冲楚军军阵。

楚军不能敌,赵之重骑遂直入楚之中军。

赵将军韦者,一刀而断楚军大纛,楚军遂乱。

又俘楚王人等,迫降楚军者,近二十万众也。

楚既然失其军更失其王,各地遂降也。

未及年末,则楚地尽为赵土矣。

至此,赵国一统天下之阻碍,仅剩齐与秦也。”

而等李牧带着大军回返邯郸,秦国甚至还没能处理好义渠的叛乱。在赵国的支持下,义渠人虽然没能复国,但整个义渠草原却是有重新回到了义渠人的手中。

不得不承认,王龁作为秦国最后的大将,在此次平定义渠的战争中,却是犯下了极大的错误。

无他,王龁想要采取怀柔的办法,安抚义渠,从而和平解决义渠事件。

原因嘛也很简单,本就已经羸弱不堪的秦国再经不起折腾了。若是武力镇压义渠,即便是胜了,自己的大军也势必要有所损失。

哪怕是最好的情况,自己能够完胜掉义渠大军,单单是义渠大军的损失,就足够王龁心疼的了。

因此,出于尽可能将保存秦国实力的想法,王龁也罕见地在义渠之地采取了怀柔的政策。

若是以往,经过一番安抚之后,义渠也就乖乖就范了。

可偏偏有着煽风点火的赵国在后头,尤其是来自九原郡胡人的加入,更是直接让义渠的投诚成了不可能。

隐隐的,随着战事的进行,义渠人的心思甚至已经不在复国的身上。

是的,在见识过同为草原人的九原郡的生活之后,义渠人已经有些迫不及待地想要加入到赵国。

也因此,在赵国源源不断的支持之下,在王龁的怀柔政策之下,义渠之乱却是久久无法平静下来。

眼看着冬日就要到来,王龁也终于意识到自己怀柔政策的失败。

若是不能在冬日之前结束掉这义渠之乱,在这个冬天,光是大军的消耗就会是一个天文数字。

当即,王龁也是一边向义渠下达着最后的通牒,一边开始调集部队准备武力绞杀义渠所部。

若是王龁早点动用这样的手段,赵国或许还因为对楚作战的缘故无法第一时间插手。

可如今,楚国已经被纳入了版图,李牧的大军已经回到邯郸,可以说赵国已经收回了所有的拳头。

简单言之,赵国已经随时可以向义渠方向派出援军。

很明显,王龁实际上已经失去了处置义渠事件的最佳时间。

而一统秦国的契机却是悄然来到了赵括的案头。

显然,义渠是一个很不错的突破点。

尤其当王龁的策略转变,被传递到了邯郸赵括的案头之时。

赵括就知道,是时候彻底解决掉秦国了。

尽管此时已近冬日,但时不我待,秦国内乱的机会,赵国必须要抓住。

很快,御前会议再度召开。

情报传阅之间,一切已无需多言。

所有人眼中都是难以掩饰的兴奋之情。

根本无需赵括再劝说什么,几名将军便已经跳将出来请战秦国,甚至几名文臣也纷纷站了出来,告诉赵括粮食军械早已准备完毕,足够大军征伐之用。

众志成城之意已经溢于言表。

无他,面对着一统天下的诱惑,任谁也不愿放过这样的机会。

看着一脸兴奋的众人,尽管原计划中,赵括还将晚上至少两三年才会对秦国发起灭国之战,但如今国内国外的情况显然已经不允许赵括继续拖下去了。

而且,继续等下去,赵国虽然能有更强的实力,但秦国收复了义渠之后,赵国只有两个突破点,未必会比现在的情况更好。

更何况,大军刚刚得胜归来,士气正旺,又经过了十数日的修整,战力也重新达到了巅峰。

可以说,不论从哪个角度来看,此时战秦,都是最好的时间。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