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李长生不是不知道军队内部的消息,之前烧过的那名把总,身为有一心报国的正直军官,知道不少真实情况。
顶着卫的编制领饷,其实可用之兵能剩三千人就不错了。
也就是说,现如今驻守太原城的兵力,也就堪堪万余人。
好像不少。
但君不见昔日BJ保卫战,于少保指挥着二十余万明军,才击退了三万敌骑。
不是说“一胡顶七汉”,而是说战争不是纸面实力的算数抵消,是各种因素综合下来的结果。
三万骑兵,刚刚歼灭了大明最为精锐的三大营,还俘虏了御驾亲征的大明天子。
士气与锐气上首先就占据了上风。
相应的,朝廷中的大佬,能说出南迁之言,也是说明了当时明军士气之低落,对敌之胆寒。
而且最关键的,还是守城战。
二十余万人,听上去不少,但分配给每个门后,人数上的优势也就被抹平了。
更别提这二十多万人里,很多军卒的战斗力其实是堪忧的。
战争的主动权还是在敌方手中,还是三万机动性极强的骑兵。
佯攻与主攻的转换十分迅速,一旦主攻不顺,立刻便能转进如风,突击下一处有机会的城门,所以明军一旦开打,互相支援基本不可能。
一旦被人发现了漏洞,佯攻立马变主攻。
眼下的太原城也是如此困境,而且比当时于少保的困境更为煎熬。
流贼一向喜欢驱赶百姓当排头兵,去消耗城头的防御力量。
而有胆来打太原,没个三五万简直不要想。
就算真正的精锐也就堪堪一万左右,与城中明军持平,但还是那个问题。
太原的城门,也太多啦。
四方各有两门,东为宜春(大东门)、迎晖(小东门),南为迎泽(大南门)、承恩(新南门),西为阜城(旱西门)、振武(水西门),北为镇远(大北门)、拱极(小北门)。
总计八处城门,都需要派兵去守,而且一门破,万事休矣。
都他妈得守住!
好在明军还是有些主场优势的。
如此重要的大城,修建的时候自然也是用了心的。
八门之外均建有瓮城。
城门上建有城楼,四隅建有角楼。城垣之上建有九十座小楼,其中东垣二十三座,南垣二十二座,西垣二十四座,北垣二十一座。
防御性建筑基本拉满配置。
哪怕军队溃烂至此,但至少已经建好的城楼城墙,坚挺矗立着,熬过了时光的打磨,直到兵灾来临时,才惊喜地发现还好它们还在。
而当初BJ保卫战的影响,也是扩散到了这边。
为了防备来自北方长城外的骚扰,太原府城南门外也是修建起了一座“周围五里,高二丈五尺”的小土城,设有五道城门,号“南关瓦城”。
后来干脆以砖包南关城,并建连城,将南关瓦城与大城连为一体。
还有一支军队驻扎在此,即宁化防御所,把总生前没打过交道,只知道风气差逑不多,也是个凑数的编制。
城外其实还有永安和永宁二堡,统称永宁二堡,只是李长生觉得别被荒芜就算不错了,实在没报太大期望。
当然,大明的另一大特色,各地的藩王也是有自己的卫队的。
就像那占据了全城六分之一的晋王府,就养着晋府仪卫司,作为王府卫队,藩王亲军。
不过他们这些圈禁起来的废物,平日里欺男霸女,强取豪夺还行,真正的战斗力接近于零。
当年四叔便是靠亲军起家,靖难成功,登基称帝。
都不用他自己监督,其余藩王只要不想死,就不敢在这上面动心思。
又蠢又菜又缺德,皇城里的那位才放心把你们当猪养。
总而言之,整个太原城,李长生抱有悲观的态度。
哪怕他想做点事,避免流贼破城,生灵涂炭的惨烈。
可局面太大,他一个人扛不起来。
就算是一流高手,也得作壁上观,下场掺和,一着不慎恐怕也得被洪流卷碎。
只有站到了人类的巅峰,武学大师那种层次的高手。
才可能作为第三方棋手加入,尝试去改变一下事态的进展方向。
将烧出来的丹药丢入口中,有些烦躁地吞下。
李长生一直蛮乐观的,觉得自己开了作弊器的修行,速度相当快而且相当全面了。
谁知当时代的风云真正降临,哪怕针对的不是他,只是略微波及,就是如此难以抗拒的大势!
真是令人灰心啊。
叹了口气,自嘲地笑笑,李长生收拾好剩下的尸体,也是再度易容缩骨,准备夜行。
临走前犹豫了片刻,他很想去找张麻子,可细想起来,却不知该说些什么,问些什么,也就作罢,径直投入夜色之中。
宵禁的锣鼓早已传遍大街小巷,即便是义庄这种地方也是照顾到了。
李长生听在耳中,却没有遵从的意思。
今夜,注定是热闹非凡。
奇人出没,怪事频发。
他岂能错过?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