起先,有好事的民众跟着一起来看热闹,都聚集在寺院大门之外。现在一看,还有尼姑庵的事儿。大家更来了兴趣。常言道,看热闹的不怕事儿大。又见桃花源里灯笼火把,人来人往。知道是要挑灯夜干。于是附近的民众也都三五成群,说说笑笑的赶了过来。寺院门外一下子聚集了好几百人。有卖杂货的和卖冰糖葫芦的趁着人多也吆喝起来。人们说说笑笑,议论纷纷。一时之间,寺院门口竟然比正月里看社火还热闹。
卜逢时让人点起火把,打开大门,让门外的民众进入院内,旁听审案。大雄宝殿又高又大,六扇大门直对着院子。里面灯烛辉煌。卜逢时端坐在神佛面前,背对神佛,面对民众。公主侧坐在一旁,两个女官侍立在身后。桃源县令临时搭个座位,坐在另一旁,准备记录。两厢站立的是一应当事人。和尚在左边,尼姑在右边。那些如狼似虎的衙役围在四周。门外的民众不知道案情,一个个伸长脖子往里面瞧。有争着看美男子的,有争着看尼姑的。还有另一类人,专门看卜逢时。“嗨!哥们,你瞧。那里坐着的不就是个黑面判官吗?”
卜逢时让桃源县令宣读了案情。门外的民众一听立即炸开了锅。一个个惊得目瞪口呆。大家纷纷吵嚷起来:“原来是这样啊!桃花源里竟然养了这样一伙狼心狗肺,猪狗不如的东西。什么清净寺?什么尼姑庵?尽是藏污纳垢的地方。也不知道祸害了多少良家妇女?”
“嘿嘿!以我看,不一定光祸害妇女。说不定谁家的男人也被这帮狐魅子祸害了不少呢!你瞧那帮尼姑······”
卜逢时等大家议论一会儿之后,大声咳嗽了一声。门外的民众立刻安静下来。大殿内外一时鸦雀无声。
卜逢时大声宣判:“将两个淫贼凶犯,各打八十大板,收监看押。案件报刑部复核。等待秋后问斩。两个淫尼,圆通申通。各打五十大板,把屁股打开花了发配军中为奴。”
两个尼姑跪地求饶,不断喊冤。卜逢时嘿然说道:“竟然喊冤!哼。什么圆通申通?统统都是私通。你们私通倒不打紧,却枉害了别人的性命。害得一个良家女子被玷污了清白不说,还丢了性命。她的冤枉找谁去说?”
门外的民众听了这话,纷纷拍手叫好。
卜逢时继续宣判道:“寺庙里的和尚,老秃喇每人赏三十大板,小秃驴每人赏五十大板。四十五岁以者留寺,闭门修行。四十五岁以下充军。发往前线,戍边守土。桃花庵的尼姑,老秃烂每人打二十大板,小秃烂每人打四十大板。四十岁以留庵,闭门修行。四十岁以下发往前线,配军伍为妻。不服判决者,发往军中为奴。”
此话一出,大殿内外一片吵嚷。殿内的哭喊,殿外的叫好。主事的和尚和桃花庵主持找卜逢时讲理:“大人为何如此断案?常言道,一人做事一人当。犯事儿的只是个别和尚,因何牵连两寺僧尼?”
卜逢时嘿嘿冷笑道:“我大盛朝太祖定的律法:一人犯法,合寺连坐。你两个老秃辣,敢和本官胡缠?要不要随本官到刑律司去翻看律法典籍?——和尚老秃喇,管教不严,致使恶徒奸杀人命,和该连坐。念你年事已高,从轻发落。你竟然不知好歹,跑来和本官理论!尼姑老秃烂,梁不正下梁歪,念你修行多年,故而从轻发落。你却不知天高地厚跑来撒泼。哼,哼,哼!既然这样,本官就收回成命。依照太祖律法,进行重判。”
云乐公主在一旁听见卜逢时要重新判决,知道那样对众僧不利。于是插话道:“大人既然已经判决,已然十分恰当。何必再改?据本宫所知,太祖所制定的律法已经有很多年没有实行了。”
卜逢时铁着面对公主说道:“只是没有实行,又没有废除。”
公主见他这个样子,知道他已经动了雷霆之怒。用和缓、婉转的语气对他说:“先生所判,云乐觉得十分妥当。就不必再改啦!两位出家人不知律法,喊两句儿没轻没重的冤枉,也不足为怪。先生何必动雷霆之怒?和小人一般见识。”
卜逢时听公主这么一说,心里面和缓了许多。说:“既然出家,就该潜心修行。收这么多徒子徒孙干什么?还不是贪图享受,多有几个奴仆使唤。和尚,尼姑,出家是为了修行。那就该清净为本,自食其力。或者托钵行乞,身体力行。如今,养徒蓄奴,聚积浮财。你们想要干什么?这样做就不怕坏了佛法?小和尚既不愿务农,又不愿修行,那就去充军。戍边守土,保家卫国,也算是一种功德。小尼姑既不愿在家,又不愿在寺,那就给她们找个好去处。到前线去给将士们烧火做饭,洗衣缝被。也算是帮她们赎罪去懕,消灾免祸啦!”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