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汪聪的话,杨蜜自然是不敢怠慢,谨记心里的。
她现在可不是那个眼高于顶气场一米八的杨老板,而是刚出道没多久,还没演过女一号的新人演员而已。
让经纪人带着助理把杨蜜送去剧组。
汪聪自己却带着李龙在横店影视城这边转悠了起来。
七月的横店总是燥热的,燥热中又带着些许闷意。
看着人来人往的花枝招展的横店长腿妹子,以及人五人六的拽得跟二百五一样的导演,汪聪露出一抹笑容来。
曾经的他,就在这里生活了很多年。
夏天是横店的旺季。
人来人往,喧嚣无比,到处都说游客和奔走的剧组演员、龙套。
听说最近有一部投资了三千万美金的电影正在火热拍摄之中。
对此汪聪却嗤之以鼻。
“胡吹大气!”
汪聪自言自语道。
这是实话。
别的不说话。
对于国内这些影视公司的操作,汪聪是太清楚不过了。
这帮人最喜欢做的,就是号称投资几千万,实际投资连三分之一都未必有。
明明花了一千万人民币投资拍摄的电影,对外号称一千万美金,送到欧美参加电影节之后,就敢说是三千万美金。
所以。
所谓的大制作,也就听听得了。
当然。
汪聪印象里这都不算什么,毕竟后世还有比这个更夸张的。
某位号称国师的大导演,找来几个喜剧演员,在一个四合院里面拍了个剧本杀电影,照样敢号称五个亿的投资。
国内的娱乐圈,从来都是没有什么下限的。
不过汪聪也明白,不光是国内如此,全世界的娱乐圈都一样。
……………………
在横店逛了一圈,他不得不感慨,现在的横店,还处于发展阶段,远远没达到后世那种发达的程度。
期间他还接到了一个电话,是黄振奇打来的,说燕京文化局那边要搞个笔会,门拉赞助。
汪聪一听说笔会俩字儿就笑了。
笔会这东西,按汪聪的理解,跟约妹子是一回事,主题大概就两个:卖弄自己和爽。
从七十年代末的伤痕文学开始,到八十年代中期的寻根文学涌现,再顺过几年凑整十个年头,创作界、评论界和读者,虽然也有搅屎棍存在,但总体是齐心的,共同搭建了国内文学最后的黄金时期。
有浮躁。有深刻,有忧伤,反正到了九十年代之后。
一切烟消云散。
文学的样子在九十年代重新出现时,早已不复曾经的气质。
笔会,就是在八十年代大量冒出来的,那会是种时尚,没有指点江山,也有吐沫激昂,人们热爱这项身体静坐思想碰撞的运动。
但是现在,已经是二零零八年了。
说白了。
这东西早就落伍了。
“给十万块钱,意思意思得了。”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