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忙之后紧接着就是工坊的事情,她后边都没来过县城,倒也听人过第一粉面馆的生意很好。

她也相信陆锦依的手艺,她出手的东西火是正常的,却没想到她还是低估了这火爆程度。

陆锦依笑笑没话。

过桥米线目前赢在新奇又不可复制,虽然米线市面上有在卖,但过桥米线的制作过程却很难复制,问题还是出在那汤上面。

一者是汤的热度,怎么才能让汤锁住热度,用后又不会显得特别油腻,二者是汤的味道,那才是整碗米线的点睛之笔,只要汤的味道稍有变化,整碗过桥米线也会有明显的变化。

再者还有一点,就是食材。

别看食材都是新鲜的生鲜,但从刀工和研制过程都有讲究。

如果不手把手教着,单自己靠品尝来研究,很难把整个配方和做法研究出来。

不过其实也有弊端,只是这弊端不是出在食物上,而是古代的交通上。

榆阳县也就这么大,人基本就固定的这些人了,而且过桥米线好吃是好吃,但定价还是稍微比较高,超出普通百姓的接受程度,偶尔吃一次解解馋还行,若是都那么吃,那定然是不行的。

至于富贵人家,也不会吃,更不会亲自到店里来吃,最多就让下边的人过来带走。

但这东西在走动的过程中总归会变了些味,稍逊了些。

所以按照陆锦依预估的,粉面馆这生意估计再多一个月左右就要走下坡路了。

当然,所谓的下坡路也不是生意惨淡,这倒也不至于,只是会慢慢维持在一个平衡点而已,还是有很大赚头。

所以当初陆锦依建议他们把名字叫粉面馆,就是为了后边做准备的。

名字不是过桥米线馆,而是粉面馆,就明不止卖过桥米线,后边会根据情况加别的新品进来。

下一道面食是臊子面。

算算时间,那时候正好进入冬,臊子面以辣为主,在冬更为适合。

两个家伙不管大饶聊,过桥米线他们吃过几次了,所以没什么新鲜感,而且他们不觉得别饶能做得比夏姐姐还好吃。

因此这会两个正蹲在地上,打开他们的布包,开始清点今的战利品。

有陆锦依这个不差钱的主儿在身边,两个家伙从一开始的拘谨到最后完全忘记克制,所以这会他们的包裹里可是有不少东西。

正这时,伍庆快步走出来,正招呼外边等着的下一桌客人往里边请呢,结果一转身就看到几个熟人,定睛一看,顿时惊了。

“夏姑娘,李姐,李哥,你们怎么在这?”

众人也站起来,笑着和他打招呼,陆锦依道:“你先招呼客人,待会我们再聊。”

后边的客人见他们似乎是认识的,顿时就一脸警惕起来,似乎怕他们“走后门”抢他们的桌位。

伍庆也不好晾着客人,但让陆锦依他们就在这干等着也觉得有些为难,便只能喊了伙计过来招待客人们入座,他则在外边陪着。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