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向中书令,道:“顾大人,三省协调是保证各政务畅通的关键,所以本官建议,由三省提出各自意见然后汇总商讨此事。”

中书令卷三:

“周侍郎所言不虚,吾等所论之事,正是官者择选之路,贪污受贿,亦或是清政廉明。奈何世人贪念深沉,官者亦不例外,俸禄高低亦与之无关。”

提盏,手捻茶盏盖,微垂首沉吟几分,

“但是,若俸禄低下,较常人收入之不及,又有几人愿做这父母官?毕竟,他们亦是人矣,所得之财不能糊口,家必散矣。”

尚书令:

为官数年不曾有几次正经,酒瘾犯头实抗不过二人絮叨,径自拿起酒壶昂首一灌,辛辣入喉方醒,稍加整里思绪,也不言这无礼之举,就道那官员众参之事“周侍郎再三言至官腐,周某只能说,贪乃人之七原罪,天性有之需克制,何以惯之?如你所言,无论添多少俸禄都是堵不住他们那张狮子口。官贪还之贪,解决根本方为上策,可这朝堂是由清官小人所以平衡,应另寻它法”接以笃定“周某还依先前,不添俸禄。”

黄门侍郎:

闻言,便答道:“周尚书所言不错,贪腐堵不住他们那张口,但是也不是没有办法。贪腐相当于水患,当年禹帝治水前期用堵,效果是堵不胜堵,后来改用疏,堵并重,结果留下了大禹治水的典故。”

对着中书,尚书道:“下官认为,提高官员俸禄相当于禹帝治水中的疏,而督察相当于堵。疏策:提高官员俸禄在于安抚一些品行较好的官员让他们继续保持,不让他们因为俸禄不够而搜刮名脂民膏……顾大人,周大人以为如何?”

中书令卷四:

“清官无错,何以不加?须知清官养家糊口比贪官难矣。”

摩挲茶杯雕文,描摹图案,再闻侍郎言,眉蹙若有所思,

“侍郎所言极是。”

亓言深以为然,贪官污吏仿若洪水,不加疏堵治理,终有一日,必将决堤,届时民灾大矣,国亦危矣,

“然则,疏策已定,堵策何如?”

尚书令周衍布:

细酌疏堵,只叹实行难也。略沉吟“疏堵之意虽好,然因多加思虑完善,尽不留半毫罅隙于奸人空钻”多半已是一路,仅添“此疏之本堵也。国库不丰便以堵以贪官之贪得财物而疏。如此只剩如何升清鞭贪,不怠清不溺贪,此事尤为费脑,只得请周侍郎再荐思路。”

黄门侍郎周烙阳:

听完两位大人所说,便答道:“堵策当在设规立法。古人云:无规矩不成方圆,无军纪则一盘散沙。当下最重要的就是完善律法和规矩。”

缓了缓思绪,又道:“本官总结了以下几点:一丶完善律法制度,二丶督察院与刑部,大理寺应当联合行动,三丶审查时由三省各出一人旁听和监察。四丶案件处理完后一份存档,另一份交门下省审查。”

看向中书,尚书,道:“古人云上行而下效。所以此事还是要三省之间共同出力,相互配合。其一立法有劳中书省起草,其二司法三部门由尚书省负责协调,其三三省分别派出一人,并定期更换,其四门下省负责审查,往返三次审查不过开启三省会审”言罢,端起一盏茶,缓缓而饮。

中书令卷五:

捻茶杯兀自摩挲,沉吟不语,似是思虑亓言是否可行,半晌方以茶杯叩桌,悦之于眉梢,

“周侍郎所言正中本官心意,却比本官心细,各处想之周到,叫本官好生佩服。此事似长路,漫漫矣,本官定会全力配合,以至彻底解决。”

“想来三省联合,此事必能成矣。”

尚书令周衍布:

见三省会审之事已然成型,身懒一斜,指挑酒壶柄旋至嘴边,灌了口辛辣,只赞道“周侍郎真是青年才俊,思绪紧密,所有思量已有对策。即如此,只余下禀明皇上开始实行,还望周侍郎明日朝上带领请旨”

黄门侍郎周烙阳:

听完,站起身抱拳,回道:“望我们三省此番协作能取得成效。感谢各位的支持,明日希望由三省共同请旨,以表三省通力合作之心”

对着中书,尚书道:“顾中书,周尚书,此事的起草,执行。望二位大人谨慎对待,避免出现错漏。”

站起身,道:“此番三省会审结束本官自当回去安排门下省部署好一切事宜,避免出现一些问题,告退。”转身阔步走出。

本章已完 m.3qdu.co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