庞大的访问团抵达“战生蛮”事件发生区域。

这是出发后的第四天,一切与原计划相符合。

旅途算不得一帆风顺,各种小问题大有层出不穷的味道在。

主要原因就在于“人多”。人多导致原本小人数情况下不成,也不会成为问题的问题,因量变达到质变,而明显与突兀了起来。万幸,准备工作做得足够充分,成员也个个足够老练。

一切又可说是波澜不惊。因为整体并没遇到什么难以解决的麻烦事情。原因同样是因为“人多”。齐心合力之下,小问题很快被就地扑灭。

果然,“人多力量大”、“众人拾柴火焰高”……老话确实不是拿来说说而已的。

没有机械的帮助,人力有时而穷。个人力量有限不是说他一定完不成。只是再要加上一个时间的限定……就可能变得棘手和讨厌了。而大多数情况下,问题又能被“大人数”所有效稀释。

一旦人多势众,在彼此分工协作之下,很多事情将变得不再复杂,不再没有头绪,不再遥遥无期,至少是不会再难以下手了。

……

很好的一次经历,从中获得了大量实用的经验。

这些额外且意外的收获,将会使未来的行动不断受益。

嗯,防寒用品的实用性,也得到了大规模的测试验证,并得到通过。连先知所用“里三层外三层必要时可以连头带脑裹得只留鼻子下方一道缝”的“特制皮袍套装”,也已证实其保暖性能,足够满足老弱病残孕在寒冷天气里的野外生存需要。

当然,身子虽弱但并不太惧怕寒暑的先知,更看重的,反倒是它所能提供的防御能力——裹好之后,自己整个儿就是一大毛球,枪矢难侵。

嘛~重点暂时不在这里,跳过跳过。

正式的抵达时间,是第四天的午后。

距离族长上次离开,时日已过去两位数。当时留下的痕迹不见得一定找不到,但所需花费的时间和精力,定然少不了。

况且,依靠“战场”的蛛丝马迹来寻找小矮子的部落……难度不言而喻。不说此地距离那个不知所踪的部落有多远,就算找到相关踪迹和方向,也难保证其指向的便是正确目的地。考虑到生蛮的袭击,对方有所防范和隐蔽,是很自然的事情。

于是,话不多言,继续按照原定计划,先寻找合适地点修建宿营地。

当前状况,有鉴于物资存量、消耗水平,以及本地补给能力,用于停留和搜索的时间,预计可达三天以上——虽然不到最乐观的程度,却也够得上“不错”二字,足以探查活动的展开了。

接下来要考虑的是“团队怎样有效地展开联合搜索行动”,以及尽力而为了。

劳师动众,谁也不想无功而返。毕竟,就算有“下回再来”那也得等到天气回暖之后了。那时,小矮子的部落还存不存在、生蛮危机是否已经爆发……谁知道呢。

“先知,我们发现了一队生蛮。”

新的消息,在第二天就被某周边侦查小队发现并传递了回来。

96人的“访问团”,按分工大致分为三部分。

一批是近卫,留在营地担任守卫并完善营地。一批由先居族长带队,探查当时的战斗场地及附近区域,寻找可能的信息。其余则担任外围探索、侦查和警戒工作,这传回信息的,正是他们其中的一员。

这样的信息原本用处不大。

本来就是在生蛮出没地区,“有活动”再正常不过了,属于早在预料之中的事情,也就能让“警戒度”稍作提升。

但这次的信息有些不同。因为后半段提到:对方似乎有明确的目的地。行动的模式不像是在搜寻调查,而是更倾向于……赶路。

像是在赶路……那就有得琢磨了。

因为“赶路”,那么前方就应该会有一个“抵达的,明确的,目标”。

可能是他们的一个营地。回家嘛,“这儿俺熟”,自然就不用左看右看的了。

也可能是他们常去的狩猎区或其它什么地方——虽然当前的目的地没用,但跟着他们返程,一样能摸到他们的老巢。

但猜测终归是猜测。

先知甚至有想到“他们会否正在转移,又或者是……逃跑”。由于没有进一步消息表明对方是“兴奋激昂”还是“惶恐沮丧”……能做的,就只是在猜测中等待。

是的,只能等待。这里不比在家,就算想做些书写记录工作,也没有相应的物质条件——泥板就算做了改良,份量依旧不适合大量携带。

“先知,新消息来了。”

之前传来的消息有用却无大用,但这就足够先知牵肠挂肚,担心怀疑的了。好在“强制休假”并没有持续多长时间。

原本以为再怎么快,第二份消息总要因为“探查详情”的缘故,来得比较迟……没料到,第一个传信人喘了口气刚走没多久,第二个也到了。

“有什么新发现?”先知直接开门见山。



本章未完 点击下一页继续阅读